1. 首页 > 游戏资讯

绝地求生团队淘汰赛怎么运用第三人称 绝地求生团队淘汰竞赛怎么看战绩

每次写关于吃鸡比赛的文章,我都有点脑壳疼。

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下笔前,就已经能脑补出,一定会有小伙伴发类似下图的留言。

不精选呢,总感觉评论区缺了什么;精选呢,又好像每次都雷同。

没办法,到了选择困难癌晚期,什么事儿都纠结。

说回来,在佩服大家玩梗的耐心之余,我总想多问一句:

除了让他们强强联手,难道你们不想知道这批人中,哪个最厉害吗?

如果开哥、蛇哥、大官人...等人要决一胜负,谁能脱颖而出、谁又相形见绌?

有人说,他们擅长的领域不一样。

的确,他们有的擅长超级瞄准,有的千里眼顺风耳,有的沉迷马拉松直播,

有的15倍压枪不抖,有的AK稳如老狗。

兜里几十个账号,打得过人造人8号,你怎么能断言照样虐人造人18号?...甚至科学家和发明家从绰号上也很难对比。

其实这种问题在各个体育、电竞项目里都存在,毕竟能把战力六边形撑满的选手凤毛麟角。

为了让比赛成立,首先需要一个科学的赛制。

说到《绝地求生》比赛的赛制,这几个月的尝试和改进可谓神速,手拿98K砍电线,一路火花带闪电。

一方面,吃鸡电竞化的脚步太快了,蓝洞、选手、观众都希望尽快探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。

所以无论国内国外、线上线下,最早几个月每次吃鸡比赛的规则细节都大相径庭。

另一方面,由于大逃杀游戏的特殊性,不像通常电竞项目中的捉对厮杀,而是把所有战队一股脑扔进同一个战场。

赢者通吃的“大吉大利,今晚吃鸡”不适合直接照搬到领奖台上。

于是很多人想到了积分制。

但是积分怎么算,击杀、名次的分数怎么达到均衡?击杀的得分太少,所有人都苟着等排名,击杀的收益太高,鼓励了投机、削减了决赛圈的意义。

比如科隆邀请赛的时候,猪皇evermore一手出生岛战术+毒圈外打包,夺得单排金锅,观众们的新奇感过去后,不免回头质疑比赛过程的含金量。

一共比几场跳伞,单排、双排、组排比重如何还没考虑完,后院就燃起了一场TPP(第三人称模式)和FPP(第一人称模式)优越性的争论。

总之,“《绝地求生》比赛该怎么比?”这个基本议题远没有想象中容易搞定,那什么样的赛制才最科学呢?

先别急,虽然从前的电竞大项和《绝地求生》的形式天差地别、赛制无法依葫芦画瓢,但我们不妨先从那些“老前辈”身上找到几个原则性的特点。

话不多说,只选取赛程赛制一个点,来看看目前捉对厮杀的主流电竞项目是怎么设计赛制的吧~

首先,最好理解的就是以单败淘汰为核心的赛制。

顾名思义,单败淘汰中,输一次就卷铺盖回家,比赛流程也非常清晰,给张图就一目了然。

在电竞比赛中,最偏爱单败的要数《英雄联盟》的赛事了,S系列赛、季中赛淘汰赛阶段基本都是单败。

不管你是中国希望,韩国霸权,还是欧美荣耀,只要一个系列赛没发挥好,那明年再来吧。

去年S7的半决赛刚抽完签,SKT对上RNG、WE遭遇SSG,网友们就纷纷议论,如果对阵换一下多好,中国队的机会会更大。

虽然从最终的结果看,SSG被错怪成“较弱的对手”,但确实一直有人觉得,单败的赛制太残酷了,不留余地。

所以关键轮次的天王山战役,往往不会1,2局定胜负,通过类似BO5拉长战局,降低偶然性。

另一种我们很熟悉的,自然是以双败淘汰为核心的赛制。

相比于非死即活的单败,双败赛制中的战队都加了一条命,从而产生了胜败组的说法。

胜者组的队伍被允许失误一次,掉入败者组,败者组则要见证一场场生离死别的的肉搏战。

最终的决赛由胜者组冠军迎战败者组冠军,是以逸待劳的擂主一骑绝尘,还是从地狱回来的殉道者完成逆袭?这无疑是双败赛制的一大看点。

把这类赛制发扬光大,DOTA2要占一份功劳,不少老哥都是通过看Ti知道的。

Ti7冠军liquid就是败者组冠军

双败赛制降低了“突然死亡”的偶然性,比直白的单败多了一丝悬念,然而这种赛制用多了,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。

15年年底,DOTA2法兰克福特锦赛上,OG早早落入败者组,退无可退的情况下,上演了“1穿7”的奇迹,功成名就。

比赛结束后,国外论坛一边是赞叹OG,另一边则阴阳怪气地说,OG的夺冠首先得感谢双败赛制的仁慈。

后续有人跟着质疑,败者组打上来的队伍手更热、士气更高涨,胜者组冠军反而没什么优势,这个角度竟然有点道理。

我们说完了常见的单败、双败,不难看出,关于“赛制够不够好”的赞和踩,基本都落在同一个点—公平性。

公平性决定了一种赛制可不可行,也是比赛成立的基础。

既然要追求公平,那么存在一种比单败、双败都公平的赛制吗?

肯定是有滴啦,而且有少数电竞比赛已经开始用了,那就是—瑞士轮、瑞士制。

瑞士制是从棋类比赛中学过来的,最早出现在1895年的瑞士苏黎世,因此得名。

如果光用文字表述瑞士制的过程,恐怕很难讲清楚,我们先来看张图。

这是我能找到解释得最清楚的图示

假如总共16支队伍,第一轮8组1v1交手,打完会产生8支1胜的队伍和8支1负的队伍。

第二轮让1胜的队伍互相交锋,1负的队伍进行比赛,产生4支2-0的队伍、4支0-2的队伍和8支1-1的队伍,分成三个池子捉对厮杀,以此类推。

看不懂也没关系,简单总结下,瑞士制有显而易见的好处:尽可能让实力相近的对手相遇,把运气的成分压缩到最低。

用瑞士轮最多的电竞项目应该是CSGO,同为V社旗下的DOTA2也开始尝试,3月初结束的PGL Major就使用了瑞士轮小组赛。

看到这里,又有小伙伴要问了,瑞士轮是目前理论上最公平的赛制之一,为什么用它的电竞比赛不多呢?

且不说不存在绝对的公平,在电竞赛制制定中,公平性并不是唯一需要考量的要点。

去年基辅特锦赛是DOTA2大赛中首度应用瑞士轮赛制,可这次尝鲜被水友们喷惨了。

在瑞士轮前三局顺风顺水3-0的秘密,淘汰赛第一轮就被小组赛0-3的SG战队爆冷击败。

倒不是说赛制本身不公平,秘密自己打得蠢也不能全甩锅给赛制。

但最终引起大量观众不满,也说明了赛制需要兼顾的另一点--合理性。

基辅特锦赛的赛制不合理在哪儿呢?瑞士制小组赛如果不淘汰队伍,那就毫无意义。

也就说小组赛打得再烂也没什么损失,反而可以安心研究以弱克强的大招,随之产生了赛制不公平的“错觉”。

另外,由于瑞士制需要在一轮全打完之后,才能排出下一轮的对阵,赛程表没法提前展示,排出来又极其冗长繁琐。

这对观众来说,观赏体验欠佳,特别是现场观赛的小伙伴,找到自己想看的对阵可能会付出眼花的代价。

说句玩笑话,有些后方赛事官网的维护人员,都是看大型菠菜网站来更新对阵信息的。

但相信大家看了这部分介绍,对瑞士制的原理有所理解后,以后就能侃侃而谈啦。

所以瑞士制用在不需要直播出去的电竞比赛资格赛阶段,其实非常契合。

篇幅关系,像冒泡赛、循环赛、GSL赛制、赛程细则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。

最后泼一盆冷水,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我们总希望比赛能出现冷门,但科学的赛制正在限制“下克上”的发生频率。

纵观优秀的赛制都有强者保护机制,瑞士制下的四强基本不会出现实力太悬殊的局面。

比如小组赛成绩好的队伍在淘汰赛中有一点特权,有些比赛胜者组冠军决赛自带一局领先,循环赛前列的队伍可以挑选对手,历史战绩好的队伍提前进入种子队伍,避免提前遭遇…

回到吃鸡的比赛赛制,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,公平性、合理性、观赏性、竞技性…权衡之后才能得出一套科学的方案。

蓝洞明白,成功电竞化可以让《绝地求生》走得更远。

说句题外话,能够在不同赛制下,调整自己的应对战术、队伍状态,既是电竞强队应该具备的素质,也是职业电竞的实战经验壁垒。

至于真的要深究斗鱼前一哥们到底孰强孰弱,也许只有诸神之战能给你答案了。

毕竟这比赛除了不能炸飞机,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。

-END-

class="zha-99a4-afad-012a-b7cd xc_report_reportdiv">